最近几年,不少院校都存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现象,这不仅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不少用人单位的关注。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教学环节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因此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本科教学评估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很有必要对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之前三年半的时间里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是一次知识的大练兵。笔者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基本理论及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对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还很茫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学从原来的精英教育向现在的大众化教育转变,课程设置使学生知识面拓宽的同时也使得某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时被压缩;其次,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质量下降,比如课内实验,由于实验设备、仪器的限制,不得不将几个学生分为一组,这就造成了组内不少学生从头到尾只是一个旁观者,真正动手的只是少数几个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学生,结果不少学生到毕业设计时很多简单的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都不会;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不足,不少学生学完理论课后,在课内实验时遇到的很多现象不会用理论加以分析,理论和实际之间缺乏联系;第四,由于高校扩招,师资力量不足,使得教学质量下降。以上所有问题在毕业设计时都得到了体现,对毕业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 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不够 对于工科院校,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是要和工程打交道的,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工程方面的设计、计算等。高校扩招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高校都引进了很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这些新教师都是刚跨出校门又跨入校门的,之前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让这部分新人来指导工科毕业设计,那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能得到保证? 3. 选题陈旧 现在很多高校都规定必须一人一题,几年内不得重复,在学生数少时还能执行下去,但现在由于扩招学生数大大增多,经常有不少老师都是一人带十几个学生,要求教师每年都提出这么多不重复的题目,对教师来说难度较大,而且教师精力有限,既要上课又要搞科研,还要指导如此多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很多教师换汤不换药,所谓的一人一题就是换个题目名称而已,这就造成了很多毕业设计的题目都很陈旧,和最新的工程技术脱节。 4. 经费不足 高校急剧扩招后,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室数量跟不上,没有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学生基本在宿舍做毕业设计,这些不仅对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工程制图及论文撰写等不利,也不利于指导教师的管理。同时经费不足,很多有意义的课题无法进行深入研究,这也直接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下降。 5. 毕业设计和找工作、考研相冲突 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 万人,2008 年为559 万人,2009 年为611 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参与单位的面试,占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些都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投入不足。另外由于就业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研,而考研的复试一般都在每年四月,由于复试的权重越来越大,使考研学生不敢掉以轻心。学生大多对找到一个好单位和考研比较重视,对毕业设计一般抱着能通过就行的心态,主观上就不重视毕业设计,这样的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投入可想而知。 二、解决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 重视教学改革,抓好基础 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以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前提,高校必须眼光长远,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并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抓好基础,使学生不仅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2. 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
指导教师没有一定的素养,没有相关工程实践经验,谈何指导学生呢?因此笔者所在南京工程学院针对这种情况,特别制定相关政策,青年教师必须脱产半年去外单位工程实践,并和青年教师的职称挂钩,以弥补青年教师工程经验的不足。这一政策实行以来效果明显,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已有四位青年教师完成工程实践,实践回来均认为该实践很有必要,收获很大,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很有帮助。 3. 选题改革 由于学校要求几年内课题不能重复,并且学生人数很多,有的教师人均十几个毕业生,因此教师选题压力大。现在有一些教师已经在做一些尝试:将四五个学生分为一个团队,为这组学生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