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及其相互关系
毕业实习是继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技能训练后的又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毕业前为适应就业而进行的一次实训演练,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必要的基础训练和从业、创业的重要适应阶段。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全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工程设计、制造工艺设计和科学研究等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关系越来越密切。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准备阶段,毕业实习要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质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毕业设计要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与毕业实习的实践相结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毕业实习的效果。
二、目前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形式与问题
(一)目前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形式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机电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是:由教师带上一两个班学生 集中到一个企业去实习,由于接受能力、设备类型及生产工种的要求,适合这种实习形式的企业 通常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学生就业普遍呈现提前的趋势,实习模式也 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一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单位分散实习,其余的学生还是集中实习。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目前毕业设计的形式受其内容的制约,基本是 由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题,然后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
(二)目前的毕业实习形式存在的问题
老师带班集中实习的效果欠佳。首先,这种方式是一次性将几十名学生集中到一个工厂实习,人数较多,工厂难于管理,工厂、学校双方压力较大。其次,厂方把学生实习看成一种负担,要学校负担一定的实习费用,又不能保证实习时间。最后,很多较大型企业日渐开工不足,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这种实习已流于形式,经费开支大,也达不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学生分散实习管理困难、效果模糊。接受学生分散实习的单位对学校要求不清楚,学生不能完整表达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要求;厂方与学校的沟通不够,指导教师是有限的,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指导与跟踪跟不上,管理出现真空。由于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单个分散实习的效果是模糊的,仅靠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效果,显得不充分。鉴于此,切实加强对学生分散实习的有效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目前毕业设计形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毕业设计是由老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并进行毕业设计。这些题目大多是教师历年来经常带的虚拟课题,有些课题脱离生产实际,学生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将以前学生做的毕业设计留给学生参考,结果是使得多数学生根本不作思考,全盘照搬。有些教师有来自生产实际的新课题,但由于在毕业设计期间大部分学生的思想状态比较松弛,教师指导学生深入了解课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敢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只能安排给学生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二者紧密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前已述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二者人为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新模式必须建立在灵活处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两个阶段以及毕业设计课题的基础之上。具体来说,就是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进行,使两个阶段的时间合并为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毕业实习工作,也可以在“准就业”的条件下,结合实际工作,根据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教师根据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教学大纲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并对较难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一般的问题及时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交流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设计,而设计的成果反过来又丰富了实习的内容,从而有利于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及更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课题。
(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可行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