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实现真正数据共享,彻底解决数据安全性问题。并且将教务管理中诸多烦琐的工作分解到各部门,自动处理各种统计信息,自动统计形成各种标准报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拥有灵活的权限,用户权限可以定义到每个子模块的三种权限级别(作者、读者、拒绝访问),在成绩管理方面,各任课老师、教学秘书等人员分别拥有不同维护权限,系统日志更是详细记录了更相关人员的操作历史。本系统基本管理模式是以教务管理决策部门(如教务处、教务科、教材科等部门)为控制中心,对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集中的、统一的管理。其它部门(如各分院、系、专业等)作为工作站,在主管部门的授权下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 其次,该系统在硬件配置上,最低配置CPU:PIII 800,内存:1G,硬:30G就足够,在成本上不是很高,有很强的普遍性。系统全部用B/S系统开发,用户无需在本地机器安装软件,就可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进行操作,降低了成本。 综上所述,该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
工作流程: 本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教务人员通过本系统完成所有的日常教务工作。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其在学校内的所有和教务相关的数据都通过教务系统进行管理。学生则可以通过Internet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1. 需求分析:对于我校的教学工作流程进行详尽的了解.并了解教务工作人员的具体需求.这是对整个教务管理系统的软件规模定位,对该软件的实用性及粗细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2. 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教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详细了解建立一个工作流程的初步流程图DFD图.根据事物间的关系建立E-R图.便于建立数据库. 3. 逻辑结构设计:通过了概念设计便很自然的过渡到这一环节.将E-R图转化成关系模式并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4. 物理设计:该过程对数据库的结构优化,使得物理结构最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事物相应时间小,事物吞吐率大. 5. 过程实现及维护:实现模型各个环节的具体编程实现,并进行调试.在完成了整个软件的开发工作后应该对软件进行维护.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1.寒假期间:资料搜集与软件学习 1.3月1日---3月31日:需求分析与构造原型 2.4月1日---4月20日:概要设计 3.4月21日--5月15日:系统实现 4.5月16日--5月31日:毕业论文书写 5.6月:系统与毕业论文完善
|